站内搜索:
公告:


港澳事务

港澳风情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港澳事务 > 港澳风情 >

正在消失中的香港特色 -- 大牌檔

文章来源:  发布时间:2014-01-03

    还记得小时候香港到处都有不少街边特色美食点 - 大牌档,那时可以说是“梗有一档系左近”。大牌档有什么好吃的美食?粥粉面饭、捻手小菜、丝袜奶茶、油占西多、红绿豆沙,应有尽有。卖粥粉面饭、咖啡奶茶的,天还未亮就已经开始营业,直到午市之后才休息;其它的下午才开铺,营业到深宵、凌晨。记忆最深的就是“蓬蓬声”的大火炉、炒到火光熊熊的大铁镬、蹲在路边吃东西、和夏天时架起的大“牛角扇”。大牌档是香港美食的一大特色,更是香港人的集体回忆。但不知道从何时起,身边的大牌档静悄悄地一檔一檔从路边消失。据说,香港现在只余下29家大牌檔了。
    大牌档起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期,很多公务员因战殉职,政府为照顾他们家属的生计,就发出牌照,允许他们在路边经营的食店赖以为生,由于食物价廉物美,广受欢迎。因为那张牌照很大张,所以大家把这些在路边经营的食店叫作“大牌档”。亦有误写为“大排档”。
    60年代是大牌档的全盛时期,那个时候政府共发出近3,000个大牌档牌照,可以说是“梗有一档系左近,半夜三更都好帮衬”。到了80年代,政府认为大牌档影响市容及卫生,所以出钱向牌主收回大牌档牌照,又规定牌照不可以转让。自此大牌档的数目便大幅减少。
    大牌档是香港饮食的一大特色。大牌档在行人道或小巷中排列出一张又一张的桌子,客人便是在这种露天或半露天  的环境下进食。大牌档所提供的食物种类很多,有海鲜、广东菜、稀饭、粉面……等等。
    虽然大牌档没有空调,又要在路边吃东西,但菜价不见得比大酒家便宜。但是大牌档仍然吸引不少人光顾,当中更不乏社会名人、名星等。这是因为大牌档没有了昂贵的租金、不需要花费在店子的装饰,菜价全都用在材料上。再加上大牌档用大铁镬炒菜,所以炒出来的小菜就自然“火气十足”。更何况客人可以现场看着师傅炒菜,是不是真材实料一看就知道!
    有美食家解释这就是所谓的“镬气”。换了在室内的厨房,通风系统功能有限,炉火不能像大牌档那样猛,炒出来的菜就当然比不上了。
    中环士丹利街靠近街尾一角是其中一处大牌档的集中地。每逢吃午饭的时候,这里便人头涌涌。不少穿着光鲜的中环白领一族跑到这里来吃午饭。而在九龙深水的耀东街则是另一个仅存的大牌档街,电影《花样年华》也在这里取景。
    过往大牌档有不少“三教九流”食客,伙计怕开罪他们,都小心用语,衍生不少行内术语,如白饭改叫“靓仔”;干炒牛河叫“制水”;白粥叫“妹”;净河粉叫“青山”,可算是大牌档的一大特色。

友情连接

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
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
  •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
  •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
  • 河南省政府网
  • 中国领事服务网